张育根:鄂西北医学影像的拓荒

编辑:点击:10 时间:2025-09-30 文章来源:校庆网

人物简介:

张育根(1928.11—2008.3),男,汉族,湖南浏阳人,教授、主任医师。1956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医疗系。1965年从武汉医学院到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现湖北医药学院)参加建院工作。曾任郧阳医学院(现湖北医药学院)放射诊断学教研室主任、直属附属太和医院放射科主任;《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湖北放射学委员。参加编写《X线特殊检查及造影检查》(上海科技出版社);发表了《纵隔障畸胎类肿瘤并发症——向心包破裂》、《胃肠道柿石症的X线诊断》等文章,并译文多篇。

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人以坚定的步伐,踏出非凡的轨迹,张育根教授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位。他在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潜心钻研,积累经验,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奔赴郧阳地区,开启了一段更为波澜壮阔的奋斗篇章,为当地医疗事业奉献一生。

奠定根基

郧阳地区人民医院初创时,没有场地、房屋和基础设施,张育根积极投身于医院的基础建设劳动中,平场地、搬砖瓦、拾柴薪、种蔬菜,从郧县(现郧阳区)的黑石窖转战至十堰市的擂鼓台,付出了后代人难以理解和承受的艰辛。

从医院创建之初,科室仅有一台X线透视机、仅有他一人起步,在极其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有限的经济条件下,他积极进行工作准备和基础建设,逐步引进X线拍片机、胃肠透视机,招募放射科检查基本工作人员。

1980年,在张育根的努力下,医院斥资9万余元引进上海医用射线机厂的多轨迹多功能放射检查装置。这一关键举措意义非凡,使临床急需的体层摄影、腹部造影等重要放射检查项目得以顺利落地开展。

▲上世纪80年代,张育根教授阅片教学

1987年,医院斥资17.5万元,引进匈牙利的电视增强放射线检查装置,这一前沿设备的引入,开创了原郧阳地区医院放射科透视和胃肠道钡餐造影在明室操作的先例。在大幅度提高放射检查进度和效率的基础上,医院常规开展了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支气管造影、椎管造影和肢体动脉造影等高端检查。与此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放射人员的工作条件和辐射防护水准。

1988年,张育根退居二线后,仍积极参与医院和科室的业务工作和发展规划设计,先后指导引进了多功能血管造影装置和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为医院和科室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奠定了原郧阳地区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的专业和学科发展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张育根教授带教青年医生


恪尽职责

在几十年的专业工作中,张育根秉承原武汉同济医院的业务管理风格,结合自己的业务心得和临床经验,养成了治学严谨、勤勉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多年的刻苦学习中,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根基,他始终关注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尤为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放射线诊断学理论和实践,善于解析复杂疑难病例。

业务管理方面严把技术关。张育根从放射检查的基础开始抓业务管理,严格执行放射检查技术操作的规范化,对患者的每一个检查部位严格按要求摆位、按检查技术参数操作、按照片的暗室技术处理、按胶片资料的规范妥善保管和处理。普放诊断基本功过硬。张育根在科室放射诊断和业务讨论时,非常注重报告医师是否全面系统地观察每一份放射检查资料,经常在一份胶片的读片过程中发现临床忽略或没有关注的问题,为临床及时准确诊断和处理患者做出重要的判断和引导性的意见。一份资料看临床。张育根十分注重放射检查对临床诊断的决定性作用,屡次强调放射检查在骨关节外伤、肺部感染、肿瘤、腹部急症诊疗中的典型表现和关键作用。强调看图像前要首先了解临床检查的原因、目的和要求,分析资料时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特别是临床症状、体征和有关检验结果。一个病例看流程。张教授严格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从放射业务的专业特点着手,持续深入的开展临床业务交流,强调科室业务交班时必须全程关注每一个检查病例的临床业务流程是否全面和规范。


治学严谨

张育根早年师从同济医学院放射科在国内外知名的龙名扬教授和郭俊渊教授,与众多业务精英在武汉医学院同济医院工作多年,又在北京协和医院深入进修学习一年,到鄂西北教学以后,对影像教学和临床工作的实践管理极其严格,在湖北省内外放射业内成果卓著。

教学风格疏密有序。张育根具有严格的学院派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时着装规范,语言表达精准,对课程和教学体系把握全面,重点内容和教学要点讲授细致,理论讲授与教学示意图、放射资料间有机转换从无差误,是医学院教学质量最高的老师之一。 实践指导有机结合。张育根强调理论结合实际、放射应用于临床且指导临床诊治。教学实践时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理解和应用图像资料,反复教授和示范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条款与放射影像的资料、临床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机联系和密切结合。业务管理严格有度。张育根在完成放射教学的基础上,毕生致力放射临床事业,对科室的放射业务管理严格有序。不论设备的维护和使用还是放射检查用品的使用与管理,有着一套严格的规定,并亲自督促检查各个检查室和每一位技术员的操作和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多元育才

1964年以前,鄂西北的医疗卫生事业处于基础医疗水平,医院规模小、业务覆盖面狭窄,缺乏基本的放射设备和科室配置,张育根到达郧阳地区后就开始了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调配。先后开展了多种业务人员培训模式,结合后来由武汉市第一医院整体搬迁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职工医院放射科,为鄂西北放射医学界培养了一大批放射诊断队伍,郧阳地区和十堰市的放射诊断医师和放射技术人员绝大多数出自张育根门下。

师徒传承打基础。张育根独自一人远赴郧阳地区开展放射科工作,为了满足基础放射检查和后续开展的放射造影检查等业务,早期只能在参加医院和科室创建的工作人员中挑选具有一定学习基础的中学生和下乡知识青年到科室进行专业基础培训。

系统培养成体系。在教学体系和业务团队达到初步规模后,张育根着眼全面提升区域内放射业务水平,不断选派科内医师到武汉医学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和省人民医院学习交流和进修学习,每年定额接受下级医院和周边省市基层医院的进修学习,不定期下到县区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和现场会诊,不定期举办业务交流会和专题学习班,普及专业知识、锻炼业务技能,传播新理论、推广新业务。


躬耕杏林

张育根教授记忆力超群,即使在晚年仍然对经典专著的专业内容记忆犹新,只要你提出相关问题他就能指出典型病例和典型图片的出处。同时对专业知识的应用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善于结合临床充分发挥,而

受限于放射检查资料的本身,可根据有限的图片资料展开临床思维做出准确判断。

张育根教授作为最早进入武汉市和湖北省放射学会的专家之一,与当时省城影像大家的业务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相比毫不逊色,所代表的郧阳地区和医院一直处于省内先进水平,是当年唯一与省内大医院业务水平接近的地市级医院。他晚年仍对医学影像的新事物、新发展、新技术和新思维充满兴趣并有清晰的了解,并能在专家会诊和业务指导中融会贯通地应用普通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和磁共振和介入放射学知识与技术。因多年房颤,导致突发血栓脱落、脑血管栓塞,最终因心肺、肾功能衰竭而辞世,甚为惋惜。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4iJL1cK2mDQ20Oj_WfUIA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