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5日,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在汉召开,按照“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步骤,提出重点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
为凝聚共识、共绘蓝图,特开设“建成支点•我来谈”专栏,本栏目将聚焦“使命之问、破题之策、担当之行”。通过邀请广大干部师生谈认识,谈体会,谈举措,全景展现医学院校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硬核担当。在这里,您将见证“医学所能”与“湖北所需”双向奔赴的澎湃动能,触摸“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的强劲脉搏。奋进新征程,且看湖医药如何作答!
建成支点,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专业担当。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作为学校主干学科、主体专业学院之一,将自觉胸怀大局、站位全局,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在学校扛起支点建设战略使命的总体布局中作出药学努力、药学贡献。
一、建好一流专业,培养创新人才。药学院现有药学、制药工程、中药学三个本科专业,专业互嵌、融合发展,形成了完备的药学类专业群。药学院坚持以国家“双万计划”为引领,结合区域医药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专业优化、实践创新、科研深化及产教融合等举措,探索了独具特色的专业发展路径。药学专业2019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学校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之一。制药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国家级+省级”协同发展的药学类专业群,专业优势进一步巩固。下一步,药学院将坚持发挥学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专业优势,依托附属医院资源优势,创新构建医药学科交叉融合育人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对接“宜昌人福”“先声药业”“扬子江药业”“鲁南制药”等国内知名药企,高标准建设省级“武当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学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努力培养适应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懂医精药强用”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药学人才。
二、建强一流学科,助力创新发展。积极对标湖北“71020”高校创新体系,建好“生物与医药”湖北省“十四五”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推动药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交叉融合,培育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积聚更多科研成果,确保药理学与毒理学ESI全球排名保持在前1%并稳步进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和十堰“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建好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发挥好鄂西北环境与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武当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作用,深度参与湖北时珍实验室和“一带一路”国际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院建设,构建高水平医药科创平台,深化校政企合作,做实横向项目,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贯通。高标准做好药学、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培养工作,高质量完成湖北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培育一批高水平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推动建设“武当中药博物馆”,发挥博物馆育人、科研和科普三位一体作用。
三、建优一流队伍,壮大创新力量。贯彻落实校党委“人才发展年”目标任务,结合药学院实际,构建“引育并举、内外结合”的师资发展体系,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一支“临床专家领衔、产业精英驻教、双师双能教师主导”的创新型师资队伍,为培养“懂医精药强用”型药学人才提供师资保障。同时,重点强化“内部”人才队伍建设,在“引”上强质量,在“育”上下功夫,在“用”上建机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层次,力争在省级和国家级人才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用立学、以知促行,定期组织教师参与行业论坛、药企调研,了解生物医药产业痛点,引导教师科研方向与产业需求匹配,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研究,参与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或临床服务,强化教师产业实践能力与转化意识。鼓励药学教师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等领域专家合作,解决产业复合型问题,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